埃美柯研修班学员 吴建华 报道 4月25日下午,公司经营研修班学员一行参观了位于慈溪龙山脚下的虞洽卿故居,此宅是虞洽卿在上海发迹后回家乡建的私宅,目前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
虞洽卿名和德,生于1867年,是宁波慈溪 (原宁波镇海县龙山乡)人,龙山位于“三北”(镇北,慈北,姚北),故虞洽卿成名后,当时上海人常称“宁波虞洽卿”或“三北虞洽卿”。
虞洽卿是早期宁波帮的领军人物,他以买办起家,独资开设通惠银号,发起组织四明银行,创办了全国首家证券交易所,发行了当时最早的股票;同时创办“宁绍商轮公司”、“三北轮埠公司”、“宁与轮船公司”、“鸿安商轮公司”等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运输行业集团业主,他历任上海商业公会理事长,中央银行监事、全国商协会会长、上海总商会会长、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等职位,在金融和航行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,成为近代上海工商界的重要人物,是早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优秀代表人物。
虞洽卿故居是中国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成功典范,现存主体建筑共五进,通面宽59米,通进深94米,占地面积5546平方米。前三进建于1916~1919年,前三进承袭中国传统木质建筑风格,第一进为牌式门楼。正立面小八字磨砖结构砖雕额枋,上镌“天伦乐叙”四字。第二进厅堂,由正厅,东西夹楼和九间二廊组成。正厅三开间,正中原悬挂“天叙堂”三字大匾,取天伦乐叙之意;梁枋、牛腿、雀替、门栿上均有人物故事、凤戏牡丹、鹿衔灵芝、梅兰竹菊、狮子滚球等题材的雕刻,渲染出吉祥如意、荣华富贵的浓郁民族特色。第三进后楼九间二廊,内部结构为抬梁穿斗式,正立面经过后期改造,具有浓郁的西式风格。
后二进建于1926~1929年,风格迥异于前三进,属西洋式建筑。高墙深院自成一体,由主楼和后楼组成,两进院落面宽均为九间二廊,由穿廊连接主楼和后楼。主楼为重檐硬山式两层楼房,所用台基、阶条、墙裙、门框、圆柱等石材构件,均为优质梅园石,室内皆装有壁炉,铺设鱼鳞状纹饰的彩色马赛克,四角为橄榄枝图案,用料考究,做工精细,天花为多层凹凸的几何图形组成的穹顶,花格门窗,彩色玻璃,通体富丽堂皇,主楼是后两进中的精华所在,后楼相对主楼结构简洁。
前后两部分建筑由一条通道相隔,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整体。建筑布局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,左右对称,错落有序,层次分明,形分气连,过渡自然。随处可见的各种石作、砖雕、木雕、梁架或是混凝土,都用料讲究,精工细作,各种类型的装饰如梁、枋、雀替、门楣、连楹、柱子、围墙、楼梯、墙头、地面或富丽堂皇,或精致秀雅,将中国传统精雕细刻的手法和西方外来建筑文化艺术风格巧妙融合,时以院内绿木成荫,苍松绿柏,盈盈花香,更显得此宅具有一种宁静古朴和超脱凡俗之美。
虞先生少小离家,凭借勤劳机敏和勇于开拓在群雄纷争的上海滩,成就了一番伟业,不仅在国难当头之日,输财报国,率先反抗日本侵略者,支持抗日;而且热心公益事业,热诚为同乡、为社会服务;他造福桑梓,为家乡建设投资数百万元创办学校,协建宁波中山公园和灵桥,疏浚凤浦湖,兴建镇胜、镇大、镇骆等公路;他主持30年的同乡会,成为旅沪同乡团结的象征。
虞氏旧宅以北,便是青翠的伏龙山,曾驰骋上海滩数十年的风流人物,1945年病逝重庆后,移柩安葬于此,寄托了先生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。